2011年11月7日 星期一

全新樂活讀經默想 111111

4 回應(需要蔡牧師回應者請在這裡回應)
Moses on Mount Pisgah

W5  2011-11-11 (申3)

經文: 申命記 3:26 但耶和華因你們的緣故向我發怒,不應允我,對我說:『罷了!你不要向我再提這事。

默想: 摩西在此似乎企圖將自己不能進入迦南的責任歸咎在以色列人的身上。但是我們知道,真正的原因是摩西沒有完全遵行耶和華的命令。耶和華要摩西拿著那根手杖,在以色列人面前吩咐磐石湧出活水來。摩西在盛怒之下,竟然忘記耶和華的命令,照著既往成功的經驗,拿起手杖,就擊打磐石兩下,還口出狂言說,是我讓水從磐石流出讓以色列人喝。耶和華向摩西與亞倫說,因為你們不信我,不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為聖,所以你們必不得領這會眾進我所賜給他們的地去。 (20:12) 摩西在此卻想要把自己犯錯的事忽略不題,把責任推到以色列人身上。求主保守我,能夠常常自我反省,不要企圖將自己該負的責任轉嫁到別人身上,造成別人的罪惡感 (guilt trip)

題目: 26-27節,摩西何以不能渡約但河進迦南?(參民20:10-12),你有何看法與學習?

全新樂活讀經默想 111110

4 回應(需要蔡牧師回應者請在這裡回應)
Edom, Moab, Ammon

W4  2011-11-10 (申2)

經文: 申命記 2:19 走近亞捫人之地,不可擾害他們,也不可與他們爭戰。亞捫人的地,我不賜給你們為業,因我已將那地賜給羅得的子孫為業。』

默想: 當以色列人經過四十年的曠野流浪,預備好要進入迦南應許地時,必須經過以掃子孫所居住的西珥,以及羅得子孫所居住的摩押與亞們。以掃是雅各的雙胞胎哥哥,摩押人與亞們人是亞伯拉罕姪子羅得的後代。我們看見,耶和華不是只有關心與帶領以色列人。耶和華也關心並且帶領以掃以及羅得的後裔。求主幫助我,讓我明白上帝不是只有關心照顧選民而已。讓我也能夠明白上帝所劃給我的境界,尊重上帝給別人所預備的疆界,學習與別人和平相處。

題目: 36-37節,神禁止以色列人去的地方是哪裡?祢認為有何用意?祢是否曾經感受到上帝的禁止與限制?祢有何感受與學習?

全新樂活讀經默想 111109

5 回應(需要蔡牧師回應者請在這裡回應)
Deuteronomy

W3  2011-11-09 (申1)

經文: 申命記 1:2 (從何烈山經過西珥山到加低斯巴尼亞有十一天的路程。)

默想: 申命記的英文是Deuteronomy,意思是再度重申。摩西在將近四十年前帶領六十萬以色列人 (1:46) 浩浩蕩蕩出埃及、過紅海、上西乃,然後來到加低斯巴尼亞,這已經是從南方進入迦南地的境界了。(9:23) 摩西派了十二個探子前往迦南地察看那地四十天之久,結果是除了約書亞與迦勒以外,其餘的十位探子所看到的是迦南人的高大可怕,影響全體以色列人產生害怕心理,而不順服耶和華的命令,勇敢的前往應許地。以色列人的叛逆,導致耶和華的懲戒。原來是十一天的行程,卻變成四十年在曠野的流浪,一直到那個世代的以色列人,除了約書亞與迦勒之外,都在曠野流浪中倒斃。第二代以色列人在摩西的帶領之下,經過四十年的曠野流浪,才好不容易又走到的約但河東岸,耶利哥對面的摩押平原 1:5),摩西向第二代以色列人重申順服耶和華命令的重要性。上一代以色列人不順服耶和華的結局,是把十一天的行程,變成四十年的曠野流浪。求主保守我,一生順服遵行你的命令,以免我的生命,浪費在曠野的流浪。

題目: 31節「耶和華你們的神撫養你們。」,上帝如何扶養以色列人?祢是否感受到神的撫養?是什麼?

全新樂活讀經默想 111108

5 回應(需要蔡牧師回應者請在這裡回應)
Paul Bitten By Snake

W2  2011-11-08 (可16)

經文: 馬可福音 16:18 手能拿蛇;若喝了什麼毒物,也必不受害;手按病人,病人就必好了。

默想: 在教會歷史當中,我們可以看見有一些小教派,是以當眾抓毒蛇或飲毒藥,而沒有發生致命危險來作為基督門徒的證據。這是字句主義 (literalism) 解經原則所培養出來的信仰型態。我們在使徒行傳283-5節看到使徒保羅在被解送到羅馬的海上遭遇海難,在米利大島登岸,卻被毒蛇所咬。但是保羅蒙主保守,只是將毒蛇甩入火裡,並沒有受害,為主作了美好的見證。在這裡保羅不是主動去抓毒蛇,來證明自己的信仰。有關毒物的教導,主耶穌是說,若喝了什麼毒物,可見也是在一種沒有計畫與預期的情況之下,受到環境的侵害,會蒙上帝的保守。求主幫助我,不論到何處,都信靠上帝的保守,但是不會主動的去尋找危險的處境來試探上帝。

題目: 17-18節「信的人必有神蹟隨著他們;」,有哪些神蹟奇事?應用於現在你有何想法?

全新樂活讀經默想 111107

5 回應(需要蔡牧師回應者請在這裡回應)
Ecce Homo

W1  2011-11-07 (可15)

經文: 馬可福音 15:15 彼拉多要叫眾人喜悅,就釋放巴拉巴給他們,將耶穌鞭打了,交給人釘十字架。

默想: 彼拉多是一位標準的民主時代政治人物,他所追求的,正是功利主義 (Utilitarianism) 倫理學家遍善 (Jeremy Bentham, 1748-1832) 所主張的追求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的目的倫理 (Teleological Ethics)。這也是當年大祭司該亞法的主張 你們不知道什麼。獨不想一個人替百姓死免得通國滅亡,就是你們的益處。”(11:50) 可是這是一種扭曲的目的倫理,彼拉多所追求的,並不是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而是自己政治前途的最大利益。政治人物是不在乎康德 (Emmanuel Kant, 1724-1804) 所強調的原則倫理 (Deontological Ethic) 。他們也不在意亞里士多德 (Aristotle, 384-322BC) 所教導的美德倫理 (Virtue Ethics)。或許他們除了追隨遍善的功利主義以外,也會考慮弗列徹 (Joseph Fletcher, 1905-1991) 所相信的情境倫理 (Situational Ethics),但是這是一種被自私自利所扭曲的情境倫理,就是考量在當時的處境之下,何種處置是對自己會帶來最大的利益,而不是弗列徹所主張的在當時處境之下追求愛加倍 (Agape) 為動機與目標。求主幫助我,能夠逃避彼拉多的陷阱,因為這是這個世界要將我壓進去的模式,祈求聖靈常常來更新轉化我的心思意念,好讓我這一生,能夠專一尋求查驗何為神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好讓我的一生,能夠全然擺上,成為活祭,是聖潔的,是合神心意的 (12:1)

題目: 21-41節,在耶穌十字架旁有哪些人?這些人對於耶穌受難有何反應?你有何看法與感受?